2018年12月21日 的存档
2018十二月21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找朋友

  有一句名言:人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孩子应该在朋友圈中长大成人,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为了孩子能有自己的朋友,给家长几点建议。   一、帮助孩子寻找小朋友。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小朋友,家长要及时给以强化,比如对孩子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很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我很想见见你的朋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让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最好是同龄、近龄的。适时与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帮孩子选择小朋友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能够合得来,二是能够优势互补。孩子们的优点在互动过程中强化、发展,孩子们的缺点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克服。还可以利用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与孩子朋友的家长约好,带孩子一起出去旅游、度假,创造孩子之间的交往机会。这种方法很有效,家长带动孩子交朋友。此外,亲戚的孩子之间更容易交往,有这方面条件,应充分利用。   二、欢迎孩子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孩子交朋友,大人对孩子的朋友要当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而且要让孩子认真接待一番。一旦孩子们自己玩起来,学习起来,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孩子们时间观念不强,要适时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时间不早了,是不是约定下次来玩(或学习)的时间,你们商量一下,好吗?”   三、给孩子交朋友以具体指导。孩子毕竟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细心观察,给予指导。孩子们之间出现磨擦或者裂痕,应该细心观察,给予指导。孩子们之间出现摩擦或者裂痕,家长应该了解原因,做出分析,指导孩子们化解矛盾。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长,影响了学业,应跟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们认清利弊,主动采取措施。几个孩子在一起,往往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头儿”,做好“头儿”的工作很重要。   四、与孩子朋友的家长主动交往,共同指导孩子、带动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孩子成了朋友,家长都有交往的需要,因为家长都存着某种担心。家长们来往之后,对孩子是一种促进,许多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2018十二月21

1岁10个月去动物园游玩

  1岁10个月 要爱护动物——去动物园游玩   10月正是北京的金秋,游玩的好季节,利用回北京的机会,我带铭铭去了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是全国饲养动物最多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园之一,饲养展览的动物大约600余种7000多只,海洋鱼类及海洋生物500余种10000多尾。这里不但有生活在我国的各种动物,还有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动物和濒于灭绝的稀有动物。我带铭铭去动物园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是让铭铭增长一些见识,告诉孩子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还有我们人类的朋友——各种各样的动物。帮助铭铭学会辨认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二是让孩子在游玩观赏的过程中懂得如何遵守公园制定的各项规定,以保护我们人类的朋友——各种动物。在与各种动物嬉戏的时候学会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动物,学会关爱各种动物,学会尊重生命。   进了动物园的大门,我凭着以往的记忆,带着铭铭准备去猴山,在我记忆中看着北京展览馆的塔尖就能找到猴山。谁知道时隔十多年,动物园已经修建得我完全认不出来它了。旧时记忆中的猴山已经关闭,代之是上面高耸的高架桥道路,破坏了动物园的整体美感(为什么设计人员就不能考虑赖以生存的动物生活环境呢!),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各种动物馆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不同的位置,其建筑各具特色。原来可以直接去猴山(旧的猴山)的路上也修建了一些动物的舍馆,美丽、舒适而实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让人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壮观场面。我们按照路边指示牌去了其他灵长类展区。   人类的近亲灵长类的形象、习性都接近人,很受大伙欢迎,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展出的有大猩猩、黑猩猩、狒狒、金丝猴、蜘蛛猴、环尾狐猴等。这里是灵长类动物生活的天堂,灵长类之间似乎也在演示着人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据《北京晚报》曾报道的《离人类最近的和最远的表亲们——北京动物园故事之一》中说:“黑猩猩跟人类,二者基因差异仅为1.9%。黑猩猩和人类本是同一种古猿,700万年前,其中有一些跑到东非稀树草原上去,进化成了人,剩下的就成了黑猩猩,因此是两种血缘最近的表亲。其本性也差不多,都爱拉帮结伙过日子,都聪明机灵,都好奇心重,特爱吵闹,爱窝里斗,爱记仇,经常使坏,等等。”   我和铭铭看到一对狒狒夫妇(我猜测是夫妇)百般疼爱自己的孩子,抱着它们的孩子喂奶,替孩子捉拿身上虱子。当看到有其他狒狒接近它时,母狒狒背上孩子赶快躲避,公狒狒上前迎战。当母狒狒拾到食物准备送到嘴里时,小狒狒跑过来从妈妈嘴里抢过来急忙吃了下去,母狒狒不但不急,而且还抱起了小狒狒放在胸前喂起奶来。“姥姥!小猴(他把狒狒当成猴子了)抢了猴妈妈的水果!”铭铭冲我大喊。   “猴妈妈没有生气,猴妈妈很爱它。你看!还给它喂奶呢!”   铭铭点了点头,接着又说:“妈妈也爱铭铭。”   “那当然了,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呀,也是姥姥的宝贝呀!不过这不是猴子,它叫狒狒。这个小狒狒子抢妈妈的水果有些不对,你说是不是呀?”我对铭铭说,铭铭又点点头。   接着我们游览了熊山和狮虎山。这是曾经是白熊馆,因为修建高桥道路,关闭了原来的白熊馆,将棕熊和黑熊放在这里饲养着。只见棕熊坐在地上向人们双手合并作揖,然后招手要吃的。铭铭看见一个家长交给自己的孩子一只香蕉,那个孩子将香蕉扔了下去,他嚷起来:   “姥姥,给我(这时铭铭已经会说‘我’了)香蕉!”原来他也要丢给大熊香蕉吃。   “不行!”我坚决地制止了他,“动物园有规定是不允许喂食动物的,大家都这样喂动物,动物正顿饭该不吃了,乱吃东西的动物还容易生病呢!”   “他们喂大熊?”铭铭还会找理由。   “我们不学他们,这样的行为饲养员叔叔会说的。”我对铭铭说。   不一会儿就听见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在喊:“请大家文明游园,请不要喂食动物!”   这时儿铭铭又嚷起来:“熊吃袋子了!”   我一看,原来一个游客将装着水果皮的塑料袋抛了下去,重重地砸在那只正在要吃的棕熊的头上,棕熊拿起塑料袋啃咬起来。我听到这个游客对自己的孩子说:“看!熊受骗了吧!它很傻的。”这时棕熊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就丢弃了。另一只黑熊跟着又捡起来放到嘴里撕咬,结果咬了一嘴的塑料碎片。这时一个游客可能怕黑熊吃下塑料袋,用一块小石头抛到黑熊的头上。黑熊吐掉嘴里的塑料膜跑掉了。   看到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心中十分愤怒,对铭铭大声说(为了让那位不文明的游客听到):   “铭铭,如果黑熊吃了塑料袋会死掉的!”   “姥姥!什么是死?”铭铭不解地问我。   “就是再也不能吃饭,不能玩,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我对铭铭解释道。   铭铭一听,大哭起来:“不能让大熊死,不能让它见不到妈妈!”   没有想到我的回答让铭铭大动感情,惹得周围的家长也过来安慰铭铭,纷

2018十二月21

学学德国崇尚的“随意教育”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后早晚要离开父母闯天下,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摔打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一天上午9点,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寒冷无比,然而位于市区的玛格瑞特幼儿园门口却十分热闹,孩子们背着硕大的双肩背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所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中国幼儿园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没有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的。对此,老师解释说:“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   中午12点,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桌旁。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龄小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刚入园的3岁大的格碧妮站着不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让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势启发她自己吃饭。可是,格碧妮不会抓着吃,呆呆地坐在那里。老师耐心地用手比画着教她,却丝毫没有要喂她的意思。吃饭时间结束,格碧妮一口没动的饭菜被“没收”了。   老师的解释是:“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