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的存档
2018十二月15

家长事事都伸手帮忙好不好?

  我将再次去清华大学紫光学院进行一整天培训讲座,再一次地,完全不使用PPT。因为真正的学习,需要我们使用双手,付出劳动,而不是拷贝幻灯片就行了。否则,当今电子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却会越变越懒。   从事公共关系事业的丈夫去哈佛大学进修短期MBA,说那里的教授也不使用PPT,而是要求他们记笔记。他还说,多年前人们迷恋PPT,这玩意儿曾经风靡至死,deathby power point。如今做presentation的风向则是——讲故事,放不超过10张的照片,用图像说事,不要PPT。恩,看来我的直觉选对了方向:教育须重在故事、图像和手工。   有句老话——“心灵手巧”,手巧方可心灵。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让孩子手巧其实真的很重要。   1980年,美国著名的脑神经学家Oliver Sacks医生在纽约附近的医院里接治了一位脑瘫病人Madeleine,这位病人已经60岁了,先天失明,靠家人照顾了她一辈子。Sacks医生查看了她的病史,看到她患有手足徐动症,兼之视觉神经根本没有发育过,本以为她会是痴呆,却发现她异常聪颖,口齿清晰,博览群书。Sacks医生以为她会用盲文阅读,却被告知都是别人念给她听,她自己的双手毫无用处,甚至不感觉它们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Sacks医生对此感到十分震惊。一般来说,脑瘫病人的双手不像他们的腿那样会受到影响而导致瘫痪,尽管会有轻微的徐动症,他们的手应该是很有用处的。   一系列的测试表明,Madeleine的双手感觉神经一切正常,基本知觉毫无缺损,但是极度缺乏觉察能力。凡是放进她手中的物体,她都不能识别,包括Sacks医生的手。而且她也没有任何主动摸索的行为。   因为她从小被人无微不至地照看、所有需要她动手的事情都被代劳,使得她错过襁褓期婴儿用手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导致手的功用没有开发,从而变成废物。但是,她已60岁了,还能通过婴儿期的活动来恢复手的功用吗?   Sacks医生史无前例的治疗方案,参照婴儿寻找乳汁的过程,让Madeleine从自我进食开始,学着使用双手。他告诉医护人员,让食物与Madeleine近在咫尺,但不要主动去喂她,而是促使她努力用手去获取。终于有一天,Madeleine饥肠辘辘,没耐心等医护人员来喂食,伸手摸来摸去,抓到一个食物放进嘴里。这是她60年来第一次使用自己的双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仿佛婴儿通过各种努力(经历无数次尝试和失败)终于把手放进嘴里一样,标志她“运动个体”(motorindividual)的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脑神经生理学家Charles Sherrington用这个词来表示人格通过行动而形成。   从那之后,Madeleine的进步突飞猛进。识别物品带给她极大的欢乐,她向医护人员要来一些陶土,将她识别出来的物品用陶土复制出来,她的雕塑并不完美,而更像现代派的夸张作品。   就这样,Madeleine兴致勃勃地探索物品一个月之后,她开始探索人。因为静物的表达力毕竟有限,她需要摸索人的面孔和身体,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一年之后,她成为当地著名的盲人雕塑家。Sacks医生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一个奇迹。同时他也感叹:谁能料到,她一生最大的天赋,仅仅因为没有在婴儿期开发双手的功用,而被埋没了整整60年呢?   这个几乎可以说比较极端的案例,以其戏剧性向我们展示,人类出生之后一开始阶段,用手探索、认知自我与世界的重要性。用手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刚出生的婴儿,尚不能将自己与外界区分开,不能自由使用双手,手和眼不能结合起来做事情。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用手去触摸、抓握、感觉、认知。与外界发生关联,互相作用,婴儿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双手,才能将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才能建立生理的疆界,才能建立自我意识。   用手帮助孩子开发情绪——触摸给孩子输入信息,大脑根据触摸的感受回馈情绪反应。外界的信息越丰富多彩,越强烈,人的情绪反应也越丰富多彩,越强烈。一个什么都不摸不碰的人,无法开发情绪和情感,会变得被动而冷漠。通过手接收丰富的信息,让孩子对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有更多积极主动的探索行动,才能获得知识。情感是理性思维与学习知识的基础。   用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是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获得生存技巧,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手在亲身体验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手,孩子连饭都不能吃,最起码的生存受到威胁。多用手探索、工作、创造,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手上的神经分布最密集最丰富,手是身体上最敏感的部位,触觉是我们出生之后最先发展的感觉。大自然这样安排我们的双手,是有深远意义的,灵巧的双手才能带来灵巧的头脑。   有些父母因为怕脏、怕病菌,不让孩子吃手,也不让孩子用手自由探索;有些父母过于心疼孩子,乐意为孩子效劳,不给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机会。借此机会呼吁父母们,不要像对待脑瘫病人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假如Madeleine的家人没有那样过度怜悯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包办代替一切,她早就会像正常人那样,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残疾人,而不必残废了整整60年。   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源泉。多动手才能聪明。套碗、套塔、套桶等活动,就既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又能够学会大小的顺序,体会数的顺序和空间感知能力;玩沙也可以促进孩子的皮肤触觉统合能力发展……(小巫)

2018十二月15

儿童长高四大秘密

  哪个父母都希望宝宝健康成长,宝宝的身高真的可以后天影响吗?下面告诉你4个宝宝长高的小秘密,让你在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做个无遗憾的父母。   秘密1:春天是宝宝长高的季节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儿童的生长速度在四季并不相同,生长最快的是五月份,平均达7.3毫米,十月份长得最慢,平均只有3.3毫米。因此,每年四五月份是宝宝长高的最佳时间。   秘密2:身高增长有规律   宝宝身高的增长有一定规律,刚出生的新生儿身长平均约为50厘米,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约为25厘米;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一年约增加10厘米;两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   秘密3:骨骼发育优劣决定宝宝高矮   身高是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宝宝的高矮是由骨骼发育优劣决定的,与身高相关的骨骼有头颅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长骨三部分。各部分的增长速度是不一致的,出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而到了青春期时则下肢增长最快。   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着脑的发育而增长。颅骨发育优劣可用头围大小、颅缝和囟门闭合迟早等标准来衡量。   医学提示:囟门在出生时过小或过早闭合,预示着宝宝的脑发育有问题;囟门过大、闭合延迟也可能是病理情况,都应请教儿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脊柱的发育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即宝宝2-3个月大时会抬头,6-7个月大时能独坐,8-9个月大时会爬,10-11个月大时能站立,12-16个月大时能走路。若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的学坐、学站,以免引起脊柱的过度屈曲,这也将影响其身高。   长骨的发育   肢体长骨结构分骨干、骨骺和干骺端三个部分。在宝宝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骨的生长在长骨两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软骨板内不断进行,从而使骨的长度逐渐增长,身高也随之增长。   宝宝的身高及测量方法   身高是衡量宝宝体格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的宝宝由于不会站立,或站不安稳,测量身高(又称身长)应取仰卧位测量。让宝宝仰卧在桌面上,两下肢并拢并伸直,用书本固定头部并与桌面垂直,用笔作直线标记,然后用书抵住宝宝脚板并与桌面垂直用笔画线标记,用皮尺测量两线之间的长度,即为宝宝的身高。   秘密4:7大因素影响宝宝身高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一:遗传   宝宝的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所以从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宝宝未来所能达到的身高,有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遗传因素对宝宝身高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因为最终身高还受到其他后天因素的影响。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二:性别   足月新生儿的平均身长,男孩比女孩略胜一筹,差距约2厘米左右。这种性别差距在整个儿童时期都可能存在,直至青春早期。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三:营养   营养充足的宝宝长得较快。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四:睡眠   充足的宝宝长得快。因为宝宝的生长受到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调节,而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在睡眠时量最高。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五:运动   能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高的增长。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六:疾病   一般急性病影响体重,慢性病影响身高。   影响宝宝身高因素七:环境   一般而言,我国北方的孩子普遍比南方的孩子要高些,经济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孩子也长得较高。

2018十二月15

误区:儿童看电视时间比大人长

  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看电视的时间都要比儿童长。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1.5个小时,而大人看电视的时间是这个的两倍。孩子每天大约看30到119分钟电视,但是每个月平均只有18天坐在电视机前。孩子会把一些时间花在玩耍、交朋友、体育运动和学习上。但是有1/4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有12%的孩子甚至达到了3个小时。这些孩子中有将近五分之一还在上幼儿园。而通常电视对一半的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影响微乎其微:他们不看电视,或者每天最多看30分钟。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的孩子中,大约有一半年龄在10到13岁之间,其中大多数是男孩子。   孩子看电视时间的长短是受父母看电视的习惯影响。“如果父亲把空闲时间的大部分消磨在电视机前,这通常会给儿子树立一个坏榜样。”媒体教育家巴赫迈尔教授这样认为。“下午五点钟是很重要的时间。这时候父亲们都下班回家,他们会决定看什么节目。研究表明,儿子通常会继承父亲的收视行为:父亲电视看得多,儿子也喜欢看电视,这种坏习惯会一直流传。”   2004年秋天,图灵根大学作了一项关于德国儿童看电视行为的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德国的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比12年前减少了2分钟。但是德国东部的儿童在两德统一后,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比德国西部的儿童多半个小时。   有趣的是,女孩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为90分钟,比男孩少10分钟,而且每天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的也比男孩少。大多数每天看电视不足30分钟的都是女孩。由于多媒体的发展,孩子们看电视的习惯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很多男孩不再粘在电视机前,因为他们更喜欢玩电脑,2001年,将更多时间用在电子媒体上的男孩子比女孩子数量多。   观点来源:采访本•巴赫迈尔,卡塞尔大学教育学和媒体教育学教授;本•巴赫迈尔:《电视探险,对家长的一些指导》,德国平装书出版社,2001;《世界报》,200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