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的存档
2018十一月8

教你了解宝宝的性感觉

  谈及性,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卡通片《蜡笔小新》,小新是个上幼儿园的五岁小孩,年龄虽小,却极有个性———能将性别分得一清二楚:见到漂亮MM,他会立即上前搭讪;不分场合地跳大象舞和露出其可爱的小屁屁。对此,他妈妈总是一阵怒斥。小新嘛,当时能马上就范,但过后又是老毛病复发,惹得他妈妈狼狈不堪,头痛不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小新虽然是个孩子,但他并非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他也有意识(其行为已隐约地透露出性意识),只不过是懵懵懂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的“恍然大悟、彻底改过自新”,绝不是对之实行强权政治———呵斥一番便可了事的,当然更不能听之任之,关键还需要爸妈们正确地教育和适当地引导。   刚刚做了父母的年轻夫妻们,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好色”宝宝呢?对于他们这种超前意识,你是否疑惑不解,并且有点不知所措?别害怕,其实宝宝的性趣很单纯,就是因身体接触而产生的感官感受。身体的接触,包含了拥抱、亲吻、抚摸、轻拍等动作,都会让宝宝有开心快乐的感觉。在精神学派中,弗洛伊德将宝宝的性心理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   口腔期:宝宝会因吸吮母乳、奶瓶、奶嘴,或是妈妈的拥抱、声音及味道来获得欢愉满足的感觉。   肛门期:宝宝约到2岁左右,开始有能力控制自我的大小便。宝宝除了由这样的行为感觉大小便时的满足外,也会发展自我的安全感与自信心。   性器期:3岁的宝宝在大小便时,渐渐意识到“尿尿的地方”,发现自我的性器官;同时,也会有机会发现有些人跟自己的不一样!   性器期的宝宝,会很容易发现并去碰碰自己的小鸡鸡等性器官。当宝宝意识到触碰小鸡鸡它会变硬,而且会有不一样的快感,女孩子则发现摸摸自己尿尿的地方会有特殊感觉时,这些感觉就引起了宝宝对性的兴趣和好奇。

2018十一月8

优秀宝宝完全培养手册

  好习惯1 有礼貌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养成妙招   说给孩子听   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动有礼   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   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好习惯2 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   养成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轮流等待   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好习惯3 物归原处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养成妙招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   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   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给孩子机会   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好习惯4 自动自发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养成妙招   规律的生活作息   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向,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耐心和鼓励   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好习惯5 整洁卫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和健康有关系,更会影响到外观的整洁,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发展。如果孩子整天脏兮兮的,估计他在幼儿园里也不会找到小朋友来一起玩耍。   养成妙招 …

2018十一月8

言语“冷暴力” 孩子会受伤

  正值开学伊始,孩子心态转变,家长也应在教育方式上做适当的调整。但很多时候,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上,也不能恰当地掌握语调,从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让他们频频感觉“很受伤”。家长应早早地在言语上注意拿捏尺度,让孩子们在新学期里得以心灵健康地成长。   1、指责埋怨的语调   母亲:“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了。”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为了什么?叫你少打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只照顾自己!我不及格就是你们害的!”……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从而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就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对子女来说,更会形成一种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点。   2、迁就讨好的语调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妈妈明天就去买。”“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   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这类家庭往往是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3、打岔?嗦的语调   孩子:“妈妈,今天校运动会上,我们班得了年级第一名,真开心!”母亲:“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   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这种毫无效能地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