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 的存档
2018十一月1

父母的提问

  家长:芭芭拉,我喜欢听你讲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你有一个美好的、富有节奏的童年,对此我一点也不惊讶。可是,我是在一个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里长大的,我母亲苦恼不堪。生活对她来说简直是乱成一团,她总在洗衣服,总在急急忙忙地干这个,干那个。我发现自己现在也在重蹈母亲的覆辙。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该怎样抓住节奏的感觉,并把它带给我的孩子们?我好像做不到。   家长:我也是!我感觉自己的内在很混乱,有时候我的需求和孩子们的需求完全不同。下午,有的时候我感觉需要到户外去,可也许孩子们确实需要待在室内。我该如何平衡他们的需求和我自己的需求?   芭芭拉:我会从小处着手。选择一天中的一个方面,并问问自己如何在那个活动中建立一个美丽的节奏。当你感觉到一种新的节奏已经渗入那个活动,再挑选下一个。   家长:你能举个例子吗——什么样的活动?   芭芭拉:洗碟子如何?那是我们都要做的事情。试着为这件事创建一个惯例。你是如何清理餐桌的?要全心全意地去做手中的工作。你的孩子也会把这一点吸收进去的——你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是匆忙地洗完碟子,还是一个一个专心地洗干净?   家长:我家是完全乱套了。每天晚上都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我的丈夫总是不在家。我们吃过晚餐,就把餐具留在那里。那时已经到睡觉时间了。我把孩子们弄上床,这时已经很晚了,于是我自己也睡觉了,盘子就丢在那里不洗。当家里一片混乱的时候,第二天孩子们的表现也不好。他们好像不能顺利地玩下去。   芭芭拉:把晚餐时间提前会有很大的不同。你作清洁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多一点玩耍的时间。这样他们在睡觉前可以有时间去消化,这对他们的健康有益。   家长:我总怀疑自己是否太刻板,因为我喜欢床铺得整整齐齐的,碟子洗得干干净净的。我是不是太死板了?然而,你今天所讲的让我觉得,也许自己力图有秩序是对的。为了满足女儿的需要,我必须得调整自己的节奏。   家长: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要考虑他们的节奏。那太难了!   芭芭拉:这就像玩杂技,对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死板和无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家长:我干活的时候,如果孩子们也来参与,最后总是会弄得一团糟。有时候是因为我无法提前做好让他们帮我的准备,有时候我会想:“让我快点做完吧,一个人!”   家长:我干活的时候,如果孩子也想参与,我会让他们在烤箱盘上或地板上工作,免得小豆子撒得到处都是,或者这里那里都是布头。这样他们就不会给我添乱,事后也不用怎么清理。   芭芭拉:让孩子参与我们日常的家务活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试着提前想好该怎么做,这样你就不会临时手足无措。如果做好准备,孩子的表现会非常好,令人欣慰。   家长:我们家的生活没有规律,每天的日程都不一样。我会在一个晚上以及第二天的下午出去上课。我想问一下,怎么让孩子知道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哪天要外出,哪天要留在家里,应该会好一些。   芭芭拉:在幼儿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是用“星期一”、“星期二”——而是用“烘焙日”、“绘画日”来记住每周的日子。他们记住的是那一天要做的事情。试着让每一天都有一件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的事情,用这件事情来识别这一天。   家长:周六吃煎饼,周日吃鸡蛋,这样可以吗?   芭芭拉:是的,这是孩子们识别日子的一种方法。其他的方法可能包括把某一天作为“换床单日”,另一天则清扫游戏室,把架子上的玩具分类整理。   家长: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关于亚米希部落的书。书里的女主角虽然生活和工作都很艰苦,却不抱怨,不焦躁,这令我非常感动。她会想出点子来布置餐桌,并因此而心满意足。我自己两岁的孩子一直想帮我布置餐桌。我喜欢看她铺餐垫,那其中有一种简单的美。有时我想起过去我只想快点完成任务,根本不愿让她帮忙,我就忍不住想要流眼泪。   家长:我母亲很有秩序,但是不太懂得变通。小时候我觉得那样太死板。然而,那些节奏也许已经深深融入我的内在,因为我发现我不喜欢乱糟糟的生活。   芭芭拉: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面对生活,我们要保持灵活性,要包容,不能把清洗日看得高于一切。我们不能变成计划的奴隶。可是如果我们有一个每天要做什么的基本计划,事情会顺利得多。   家长:我有一个孩子。上帝保佑有好几个孩子的母亲!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有时我耗费了整个下午的时间也找不到节奏。快吃晚饭的时候,我会变得非常恼火。从我丈夫那里我也得不到任何安慰。我不擅长创造安静的时间。我现在就指望着儿子三岁以后可以独立一些,有时可以自己单独去玩一会儿。我真的不想老得坐在那里念书给他听。   芭芭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该到户外去了。改换一下场景。呼吸点新鲜空气。   家长:要是到了午睡时间,孩子们不再午睡了,而我却累了,该怎么办?   芭芭拉:我曾经告诉我的孩子们,尽管他们不累,可我累了,我让他们在自己房间里玩半个小时。有时候你需要的只是感觉更自由一点。或者也可以一起躺在床上读一本书。   家长:我们家吃饭的时间一点都不规律,我女儿在早餐时间不饿。我们的晚餐在下午六点到八点之间。我对此感觉到一点自责。洗澡晚了。睡觉时间也晚了。结果第二天早晨又是恶性循环。   芭芭拉:开始的时候,试着缩短这个时间,不要让晚餐时间有两个小时的差别。五点半你可能做不到,但五点半到七点之间呢?这一点做到以后,再试着进一步缩短时间差。   家长:我经常上午就开始计划晚餐,这对我很有帮助。晚餐之前如果很忙,我就把提前熬好的汤热一下,或者用旺火炒个菜。我还用炖锅和瓦罐加快做饭时间。   芭芭拉:我希望今天每个人离开的时候,都带着一些新的想法,去为自己以及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因为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令人分心的事情,但是节奏可以给你的家庭带来好处,所以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关于今天上午的话题还有其他问题吗?   家长:我想要回到之前你讲过的关于孩子戴帽子的话题。那么在夏天的月份里也要戴帽子吗?   芭芭拉:我们相信孩子即使在暖和的天气里也应该戴帽子。孩子每天需要晒大约20分钟的太阳,以获取骨骼所需的维他命D, 但是润提博士相信,除了这20分钟晒太阳的时间,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之间是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如果过度日晒,不管什么肤色的孩子都会被太阳光线伤害。阳光暴晒和灼伤会导致患皮肤癌的几率增加,不论暴晒和灼伤发生在什么年纪。

2018十一月1

学当一个善于倾听的妈妈

  成人往往认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教诲,这样孩子才能懂得更多。可是,权威人士告诉你,你还是该做个——善于倾听的妈妈!   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院的最新研究显示:当妈妈询问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时,宝宝向妈妈解释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妈妈只能倾听,不给予宝宝任何其他的帮助,结果发现就是这样简单的倾听,就能够帮助宝宝学得更好。这样的方法当然也适用于爸爸、祖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宝宝在解释的过程中自己会进行推理,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遇到的问题,并把以前学过的方法运用到解决新问题上。   在宝宝逐渐开始使用语言后,爸爸妈妈要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通过不断的鼓励,让宝宝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当宝宝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表达出来之后,往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这个阶段,可以逐渐建立起一个倾听的家庭交流常规,让倾听成为生活的一个必须,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种家庭生活的方式。   确定一个交流的时间   每个妈妈每天都应该在自己的时间表里为宝宝“预约”一段亲子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你可以和宝宝游戏、可以陪宝宝玩耍,但最重要的是要全心全意地听宝宝倾诉。可以把“谈心时间”定于每晚临睡前,妈妈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认认真真地当一个称职的“听众”。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交流,它不仅能增进你和宝宝的亲子感情,还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习惯,宝宝会乐于与你分享他的经历与心事,同时也会乐于听取你的意见。   要耐心   倾听的形式远大于事情本身的意义。当宝宝向妈妈诉说的时候,妈妈可以蹲下身去,尽量与宝宝保持平视——让她能看到妈妈认真的眼神,让她能感受到妈妈关切的态度。当宝宝有话要说时,不要表现得漫不经心,可以用“嗯……”“是这样啊……”“我知道了”等词语回应。当你尊重宝宝时,也同时赢得了宝宝的尊重。   重复和理顺儿语   平时和宝宝分离后,再聚时,可以询问宝宝:“今天宝宝做了些什么活动?”“宝宝感觉愉快吗?”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与妈妈交流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妈妈在倾听的同时,可以将宝宝的话加工理顺后再“还”给他,这种亲子沟通不仅能给宝宝带来满足与快乐,还能有效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和宝宝一起定规矩   在爸爸妈妈制定家庭规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参与进来,让他明白每条“规矩”背后的道理,并多听听他的意见,这样定出的规矩宝宝会更愿意遵守。   相信宝宝的行为都有原因   当宝宝做错事后,有些妈妈从不听宝宝犯错误后的解释,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可实际上宝宝的任何行为都有原因。当宝宝做了错事,妈妈不妨先冷静下来,让宝宝说说这样做的原因,再决定如何对待和处理局面,效果往往会更好。

2018十一月1

没啥大不了:缩小转换型家长

  没什么大不了——缩小转换型家长   “奎闵乖!爸爸保证不会疼的。如果你答应爸爸不哭不闹,像个男子汉一样,让大夫好好检查一下,爸爸答应给你买个游戏机,好不好?周末再领你去游乐园,怎么样?”   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家长急于安抚孩子,好让他配合治疗,于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这种类型的父母就属于把孩子情绪“大事化小”的“缩小转换型父母”。这类父母看重的不是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而是如何尽快让孩子停止哭闹,好配合治疗。出于这种心理,家长便缩小和忽视了孩子内心害怕的情绪,迫不及待地将重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对于缩小转换型家长来说,孩子的情绪没那么重要,他们对于孩子的情绪不以为然。例如,孩子看到小狗吓得脸色煞白时,这类家长会非常漠然和无动于衷,轻描淡写道:“多大的事儿?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当孩子疼爱无比的小狗不幸死去,孩子忍不住伤心地大哭时,这类家长往往会漠视孩子的情绪,冷漠地说:“这点小事都哭,至于吗?”。他们总是试图用轻描淡写来淡化和缩小孩子的情绪,并且迫不及待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更有些家长,还动不动取笑孩子的情绪。“丢丢(羞羞),鼻涕虫,胆小如鼠,爱哭鬼……”边嬉笑边给孩子挠痒痒,试图用这种满不在乎和刺激的方式来逗孩子破涕为笑。   缩小转换型家长把情绪分为好坏两种。他们以为喜悦、快乐与幸福等情绪是好情绪;相反,恐惧、生气、愤怒、悲伤、孤独和忧郁等情绪就是不该有的坏情绪,于是极力逃避这些负面情绪。这是因为家长本身不肯认可及承认这些负面情绪,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现这些情绪时,就千方百计地消除这些情绪。   在这种类型父母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感受和调节情绪方面会表现得比较迟钝。由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情绪,孩子不但会产生不被他人重视的感觉,而且由于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也无法分辨出对还是错,于是陷入彷徨和困惑中,一点点失去自信心。一旦不能正视自己的情绪,自然也就无法知晓如何调节自我情绪了。孩子甚至会怀疑,自己之所以会产生不被父母重视的感觉,也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不正常所致,于是就会产生盲目的自卑心理。这都是因为无法准确分辨情绪的真实面目才导致的负面效果,即由于无知而时常感到不安。   身边不乏因为失恋而用暴食或疯狂购物等方式来发泄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在缩小转换型父母膝下成长的。由于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因此试图用更快捷且简单的方式来转换心情,要么干脆逃避问题。这会让他们相比其他人走更多的弯路,就像个空转的机器一样,空虚无比,失落难当。   缩小转换型家长的特点☆☆   1. 对于孩子的情绪,表现得不够重视,甚至觉得无所谓,偶尔还会取笑或轻视孩子的情绪。   2. 认为情绪有好坏之分,坏情绪对生活本身没有任何益处。   3. 不能容忍孩子表现出的负面情绪,一旦有这种倾向,就急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 认为小孩子的情绪大多不合逻辑,因此不必当回事。   5. 认为小孩子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消失。   6. 对于无法用情绪控制的事,持有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