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 的存档
2018十月28

儿童要从小培养的6种黄金性格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p>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2018十月28

1岁4个月为阿姨拿来小凳

  1岁4个月 为蹲在地上的阿姨拿来小板凳——谈移情   铭铭每天上午都要与阿姨一起外出游玩2小时,主要是去离家不远的延安绿地、淮海公园和湖滨公园,那里树木很多,绿荫葱葱,很是凉快!下午睡醒后就在小区的院子里玩,因为院子里有很多从幼儿园里接回来的孩子,再加上同龄大的孩子睡醒后也喜欢到院子里玩,所以傍晚小区特别热闹。   最近铭铭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们凑到一起玩,虽然他们这些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也只是各玩各的,不过还是喜欢凑在一起,哪怕多看几眼也好。这与这个阶段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还比较弱有关。   虽说是5月末,可是在上海就已经比较热了,而且因为快要入梅,所以天气也让人感到有些发闷。有的时候还真让人受不了,我最怕这个时候上街了,小王因为是南昌人,她比较习惯这种天气。但是今天一进门我就看见铭铭和小王都面红耳赤的,铭铭的小背心也被汗湿了。进屋后小王赶紧给铭铭擦汗,一边擦汗一边对我说:“铭铭看见一个跟他大小差不多的小朋友,由他爷爷带着,是一个外地到上海打工的人的孩子,孩子虽然脏兮兮的,可是看起来很结实。铭铭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就围着大树跑个不停。看!全身都是汗。要不是那家的爷爷要回家带走了孩子,铭铭还不愿意回来呢!”   说完小王就又给铭铭倒白开水喝。她让铭铭坐在小圆凳子上,小王就势蹲在地上端着水杯让他喝。   “你把水杯给他,让他自己喝,都这么大了。你蹲着喂他多累呀!”我对小王说,还没等小王回答,只见铭铭站起来,用手推开水杯自己走进厨房里,双手拿着一个圆凳出来了,然后将圆凳摆在小王的旁边,拉着小王的手示意让她坐上去,嘴里还不停地说:“阿姨,坐坐!阿姨,累!”   “哇!咱们铭铭会心疼人了,知道阿姨累,给阿姨拿来凳子坐!真懂事!”我高兴地夸奖铭铭。   小王也感动得不得了,抱着铭铭不停地亲吻,说:“阿姨没有白疼你,懂得关心阿姨了。我们铭铭又长大了,懂事了!”   铭铭能够体会到阿姨蹲着累,并且给阿姨拿来凳子坐,帮助阿姨解决困难,这是一种移情行为。移情是一种既能识别他人的情感,又能够分享他人情感,还能够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并体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行为。移情是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等都是典型的移情表现。   移情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利他行为和其他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移情是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通过由头脑中特定的道德标准,对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或人感到不满或愤怒,同情他人的不幸和痛苦,为自己不能给他们提供帮助而感到内疚;正因为有了移情的体验,所以才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从他人角度看问题,这样才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移情本身是一种“亲社会动机”,具有引发热心助人行为、富有同情心和抑制攻击性行为等亲社会功能,它有助于维护社会联结,促进人际友好关系建立的一种心理手段,所以是我们现实社会所提倡的。因此了解婴幼儿移情的发展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婴幼儿移情发展的过程:   1岁左右是移情的原始阶段。   大多数孩子出生后都或多或少有着移情能力,但是对他人情绪的反应是比较笼统的,绝大多数是从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出发。由于婴儿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这时的移情还处于一种非常原始状态,常常会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当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一样来处理。   1~2岁是“自我中心”式移情阶段。   这时幼儿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萌芽,初步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不同,能够意识到他人并非自己,正在体验一种情绪时产生移情呼唤。由于“自我中心”的发展特点,他们识别、判断、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不够,容易受外界刺激或别人情绪的影响,所以,他们的移情大多还保留在模仿阶段,会把别人的混淆为自己的,在安慰别人时犹如安慰自己一般,采取的帮助方式可能不恰当。   2~3岁是对他人情感的移情阶段。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开始能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此时的幼儿能够对他人的感受进行推断,做出更多的反应。看到别的孩子受到责罚,他们会感到很难过;有些甚至还会以模仿他人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安慰。3岁的幼儿随着语言的发展,能够从语言中辨别出意义来,即使他人不在时通过听到对有关他人的感受的描述而产生移情,而不只是单纯从他人的表情中辨别。此时由移情采用的行动方式能够更熟练地以合适的方式帮助别人。   3岁以后是对他人总体生活状况的移情阶段。   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走出自我中心,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各有自己的历史和个性,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更强,能从“表情”来辨别和理解各种情绪,换位思考能力不断发展。这时孩子可以感受到群体的痛苦,并能

2018十月28

隔代教育不争“谁服从谁”

  本周小关妈妈就“隔代教育如何沟通”的话题请妈妈们支招,聪明妈妈们的主意招招实用,专家也提醒有这方面困惑的年轻父母们,和老人有争执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发作,多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让媒体“权威”发言   伢伢妈:我以前总因为给孩子洗澡水冷热的问题和婆婆起争执,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一则有关孩子洗澡的新闻,我突然开了窍:为什么不让报纸帮忙“说话”呢?因为公公婆婆一直比较信报纸和电视上的观点。我马上到超市买了一个儿童用的洗澡温度计。晚上正当婆婆使劲往澡盆里放热水时,我拿出报纸,对婆婆说:“妈,我读个新闻你听。“给小孩子洗澡,比较适合的温度在38℃-40℃之间。太热或太冷都会让孩子感觉不适……”我拿出了温度计,一量都过了44℃,婆婆看了不吱声了。这个澡洗下来,大家都不别扭。多好!   其实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和长辈有很多分歧。比如说穿衣服的多少、盖被子的厚薄、果汁和水的搭配比例、能不能在地上爬、一天要睡几个小时等。有争吵是好事,因为大家都是一个目标:为孩子好。但总要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免得大家都不开心。老人的时间充裕,有育儿经验。但不能一味听从他们的。自己有时间就自己带,不依赖他们,努力做合格的父母。   给老人创造“祖辈交流会”   小宝妈妈:我家奶奶总不按时给孩子喂牛奶,她觉得孩子长大了,可以靠吃饭、吃菜来增加营养了,少喝一顿牛奶没什么关系,而且在她眼里,我是年轻人,无论生活还是育儿经验都没有她多。为此,我们经常理论,双方挺不愉快。   后来我觉得两代家长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发生摩擦是很正常的,但影响到家庭和睦特别是让孩子夹在中间,这就不好了。为此,我找小区里一些家里也有孙辈的阿姨、伯伯和她们讲述了我的烦恼,并拜托他们和婆婆沟通一下,那段时间,小区里每当孩子晒太阳时就召开“祖辈交流会”,由爷爷奶奶们现身说法。比如,有的奶奶就拿着育儿书籍念给我婆婆听,告诉她喝牛奶是从小孩到大人都需要补充的不可缺少的营养,而且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能使孩子更健康。由于是平辈之间的切磋交流,我婆婆心里的怨气消除了不少,回家也开始给孩子有规律的喝奶了。   开个家庭会议好好沟通   妞妞妈:妞妞练琴的时候有时想贪玩不认真,作为妈妈我肯定是要求严格,可是奶奶就不乐意了,总觉着我在逼孩子,孩子有奶奶撑腰就更爱偷懒了。类似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之后,我和孩子爸爸认真找两位老人谈了谈。第一,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女,我们心里清楚,但是不能一味溺爱,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二,我们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不会做对孩子不好的事情,生了她就有责任养育好她;三,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将来的压力会更大所以要学的东西也就多。我们和他们讲了一个多小时,简而言之是我们非常感谢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也请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在一条线上,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估计是觉着我们说得在理,爷爷第一个表态同意,奶奶犹豫了一下也同意了。其实之所以隔代有冲突是因为爱的方式不一样,相互理解,多多交谈和沟通,就会达到一致。   不分长幼让事实说话   康康妈:我们家也是长辈带孩子多,但在带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一致,就是谁的合理就按谁说的做。比如前段天冷时孩子的穿衣问题,我坚持室内有暖气穿多层衬衣就可以,而婆婆却觉得孩子小必须要穿棉袄。对此,我们没有争执,而是通过问孩子的感受。还有我们认为公婆做的有不合适的,从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老人知道就会改了。还有孩子犯错时,当我们训孩子时,公婆就及时躲在自己的卧室,不给孩子依靠的机会。当然,他们对我们的不同意见也多是背着孩子和我们交流的。   专家观点:隔代教育不是争“谁服从谁”   对于隔代教养的孩子,“不教的教育”是更好的早教方法,即利用环境去教孩子,而不是靠人的传授。具体该怎么做?例如,孩子不一定让奶奶姥姥一字一句去教,平时让奶奶姥姥经常带孩子出去,外面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是孩子们探索与学习的地方,奶奶姥姥要放手让孩子去玩,去交往更多的人,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孩子的见识会突飞猛进。如果认为早教就是填鸭式口口传授、手把手示范,那么教育就变得非常狭隘,这也是最不受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如果把早教设置成一个环境,在环境中让孩子自由探索与吸收,那么孩子会迸发出无限的学习热情。如果从这方面去理解,那么,在妈妈上班的时间里,奶奶姥姥也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当然,这个教育环境是需要预设和精心安排的,妈妈要事先做好规划。   隔代教养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辨清“谁服从谁”,不是相互之间的妥协,而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再寻找解决的方法,有了方法,矛盾即随之化解。同时也要提醒大家,当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冲突。宝宝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