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的存档
2018十月26

4大方法克服孩子性格软弱

  一、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二、让孩子大胆地说话   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旷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三、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四、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上述就是对克服孩子性格软弱的方法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性格的培养,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

2018十月26

一起学说妈妈腔

     并不是做了妈妈,就能自然而然地用好“妈妈腔”的。   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妈妈腔”是指一种被很多妈妈发现和使用、能促进宝贝智能提升的说话腔调。掌握好“妈妈腔”的技巧,对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孩子的语言发展、大脑发育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妈妈腔”的妙处还可以一直追溯到胎教时期。所以,准妈妈们也不妨现在就开始学说“妈妈腔”。   那么,妈妈腔有哪些特点?应该怎么说呢?   一、发音清晰   不论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甚或是用外语与宝宝交流,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发音清晰、明确,这是“妈妈腔”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只有清晰的发音才能使宝宝轻易地辨识和模仿你的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宝宝认识世界的桥梁。妈妈们有意识地让自己说话“字正腔圆”,宝贝一定很快就能FOLLOW YOU。   二、语速略慢   宝宝与成年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大脑虽有无穷潜力,但“输入”和“输出”的系统终归要慢几拍。不要期望宝宝能够像你的闺中密友一样,完全理解你连珠豆一般噼噼啪啪的快速“话串”。宝宝需要的是你足够耐心、特意地放慢语速和他说话,这样有助于你和宝宝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宝宝模仿起来也就更为容易。所以,为了让宝宝更好的掌握和利用“语言”这一人类利器,妈妈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吧。   三、适度重复   要照顾宝宝的“输入”系统,“妈妈腔”还要求我们在讲话时有策略、有技巧、有耐心地适度重复。举个例子吧,如果你要告诉宝宝“这是一本书”,那么“这是书哦”只能在小家伙懵懂的头脑中轻轻拂过一阵微风,留下的印痕是深是浅,还真说不好。但是,如果你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一定可以为他刻下一个更深的印记:“宝贝,这是书哦,是书!一本好看的书,书。”你若在宝宝的眼中看到“哦,我听懂了,这是书”的意思,那么不要忘了乘胜追击:“宝贝,来跟着妈妈说一遍,书,书!”他(很可能)努力地撅小嘴,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四、语句简短   太长的句子是说给成人听的,宝宝们还不具备区分并理解中心语、状语、定语的能力,更别指望他能体会到不同介词、连词给语句内涵带来的变化。所以,妈妈们要让孩子理解你的意思,就得牢牢记住“简短”这一密诀,并随时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在你发出指令时,不要说:“把你刚才摘的那朵花拿来给妈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太长、太复杂,你只需要说“把那朵花拿过来”就已经足够了。在你教宝宝认物时,也没有必要说:“这是外婆送给宝宝的红花花新衣服”,你可以把它分成几个短句:“这是新衣服!外婆送给宝宝的,有红花哟!”宝宝一定能更快理解你的意思。   五、内容具体   回忆一下你自己的抽象思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又是什么时候成熟的?想清楚这一点,也许你就不会动不动对宝宝使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词汇了。你可以告诉孩子“花儿真美丽”、“灯光好灿烂”,因为花儿和灯光都正在他眼前,他也许能够体会到什么是“美丽”和“灿烂”。但是,如果你非要问1岁的孩子“想不想妈妈”,或者叫他“认真点”,那就完全是在强人所难了。记住,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有着先具象再抽象的规律。   怎么样,“妈妈腔”的确是好处多多吧?那就别犹豫了,从现在开始,学说“妈妈腔”吧,哪怕你是位爸爸。我们相信,用心的父母一定能培育出聪明的宝宝!   文/香如故

2018十月26

家庭教育也应该要讲究策略

  [导读]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   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问题特别使家长们困惑,就是感到对待孩子的办法、招数太少。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或愤怒,或无奈,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为此,要研究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自己的策略。家庭中每个成员有自己不同的角色,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要达到某些共识,目标要一致,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观念和方法,家长要更新知识,终身学习。如果父母学习一些营养知识,就知道: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应偏碱性,所以,饮食要注意科学搭配;如果只吃羊肉串,不吃主食和蔬菜,肉类使体内偏酸–造成孩子易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精力,易引起肥胖等。所以羊肉串不应当饭吃。   在具体方法上,父母们也可学习借鉴古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家教也有“兵法”,不可乱了阵脚。针对上述这个例子,家长应相互配合,可以参考下列做法。   1.调虎离山。爸爸应和颜悦色,找个借口,立即带孩子出门,使孩子暂时脱离情绪对抗的情境,也避免爷爷奶奶的“保护伞”过度的呵护。   2.声东击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质需求。爸爸可以说:“你看,为了保护环境,街上卖羊肉串的都没有了。你看,那个人那么胖,走路都喘,咱们吃多了羊肉串,也变得那么胖,多难看……”   3.暗渡陈仓。妈妈也可告诉孩子,自己学会了做羊肉串,可在家里自己做炸羊肉串,既卫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员都应持同样观点,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戏,以缓解冲突。   4.以逸待劳。让孩子尽情发泄,但家长不对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以冷漠说明自己的反对,沉默是金,岿然不动,家人照样都吃饭;孩子自己闹得没劲了,再给他一个台阶下:“你饿了吧,快吃饭,吃完要看精彩的动画片了!”家长们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以淡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