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 的存档
2018十月23

让理财与爱心左右开花

  格格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每月给她的零花钱基本都被她全部挥霍了,她的储蓄罐里永远是空的。   在与美国工作的好友打电话聊天时我说起这事,好友的一席话让我意识到格格问题的严重性。她说身边的同事,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基本都是月光族,美国的金融海啸、次贷危机跟人们的理财消费观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想格格长大成为花光每月收入的“月光族”、透支信用卡的“卡奴”、需要父母贴钱过日子的“啃老族”,从小就要教她学会理财!   一旁的表姐插嘴道:“现在的孩子,理财能力越强,爱心越少,两者几乎成反比例。”表姐是小学老师,据她反映,学校里理财能力越强的孩子,越不舍得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难道,就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孩子的理财能力与爱心左右开花吗?   周末,我把格格带到超市,我决定给她买几个漂亮的存钱罐,慢慢提高她的理财意识。我让她自己挑选存钱罐,格格选中了一只粉色的小猪存钱罐,她抚摸着小猪猪爱不释手。结果我一口气买下三只一样的存钱罐,格格好奇地问:“妈咪,买那么多猪猪干吗呀?”我指着小猪说:“这个用来储蓄,这个用来放零花钱,另外这个用来放捐献的钱。喜欢吗?”格格拍手欢呼:“好啊好啊,它们都是我的好宝贝。”   吃过午饭,我与格格便迫不及待地用各种彩色笔为小猪打造漂亮衣裳。格格将一只猪刷上了各种颜色,给它取名叫彩虹猪。她说:“妈咪,这个用来存平时不花的钱吧。”我在另一只猪的背上画了一个红十字,格格立刻会意,说:“这个叫爱心猪。”我直夸她聪明。最后一只猪,被格格刷成了蓝色,末了还画上了很多橘黄色的小圆点,她哈哈笑起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零花猪。”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拍着她的肩膀说:“彩虹猪里的钱好比是银行的定期账户,放进去了,不到时间是不可以拿出来的;零花猪里的钱你可以自由支配,买吃的玩的都行。别忘了爱心猪,是记录格格的爱心,要经常喂它哟。”格格点点头,把宝贝们都捧进自己的卧室里了。   随后,我买菜时就把零钱存起来,每天给格格五块钱,那不是一张五元的钞票,而是五张一元的零钞。并告诉她,每天在每个罐子里至少要投一元,剩下的两元由她自己决定放哪儿。格格快乐地接过钱,不假思索地就把剩下的两元钱放在零花猪里,对她来说,零食来得更实际。往后,我发现她一直这样,将多余的钱给了零花猪。   我开始有些焦躁不安,并怀疑这个方法是不是不太好,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理财意识?那几天,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了,我每天和格格一起看新闻,看到玉树人民家园被毁、房子瞬间化为废墟、孩子们失去亲人号啕大哭的场面,格格也呜呜哭着说:“妈咪,那些孩子好可怜哦。”   后来,格格的学校组织学生们给玉树灾区捐款,格格立刻拿出了她的爱心猪,可是因为每天仅仅往里面投一元钱,爱心猪里只有几十块钱。看着班里的同学们都捐得比她多,格格懊恼不已,直后悔自己把大部分的钱全都用来买零食了。   自那以后,她往爱心猪里放的钱越来越多,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少。至于零花钱,小家伙基本都是一天投一块。小姑问她:“格格不吃雪糕啦?”格格摇摇头说:“我想吃啊,可我要捐款啊。玉树的好多小朋友都没房子住了。”小姑轻拧她的下巴,“咱家格格懂事啦。”   一个月后,刚好社区组织给玉树捐款,我带着格格把爱心猪里的钱捐出去,这一个月存的钱,比她原来三个月存的都多。负责捐款的阿姨摸着格格的脑袋说:“这小家伙真有爱心,阿姨代表灾区小朋友感谢你。”格格心里乐滋滋的,她显得兴奋无比,我知道,小天使已经开始想象着玉树的小朋友们收到钱后那快乐的神情。   这件事情让格格养成了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无论是我每天给她的零花钱,还是她爸爸偶尔给她的一些零钱,她都会思量再三,存到各个罐子里。后来,格格在超市里看中一辆折叠式的儿童自行车,五百多块,她喜欢得不得了,留恋着舍不得离开。我说:“咱赶紧回家,把你的彩虹猪里的钱拿出来买吧。”   回到家里,格格立刻把彩虹猪里的钱全倒出来,数了数,才一百多。她嬉皮笑脸地看着我说:“妈妈,你给我点钱吧,我想要那辆自行车。”我将脸一沉,“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自己花钱买,什么时候钱攒够了你就去买。爸爸和妈妈是不会帮你买的。”格格像泄了气的皮球,撅起小嘴,嘟嘟囔囔地说:“早知道,就不吃零食啦。”   三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格格扯着她爸的衣角说:“爸爸快帮我数钱,够买自行车啦,我要买自行车。”格格爸很吃惊:“是吗?你怎么知道呀?”“我有记账啊。”格格边说边拿出小本子奔过来,上面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一条条记录她的收入和开销。原来,为了买到那辆自行车,她早就实施节省计划,怪不得最近几乎见不到她吃零食。   一块,二块⋯⋯五百零一块。“天,格格好有钱哦。”我在一旁惊呼起来。格格笑嘻嘻地附在我耳边说:“那张一百块是姑姑给我的,那张五十块是奶奶给我的,我都舍不得花呢。零食猪我都不喂了呢,全喂给彩虹猪了。”   第二天一大早,格格迫不及待地拉起我的手说:“妈咪,咱们去买自行车吧。”   一路上,格格小跑在前面,像出笼的鸟儿。望着格格欢呼雀跃的背影,我对这次的理财教育成果很满意,唯有当孩子的理财意识与爱心兼并时,她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教育小贴士:   ● 生存能力对孩子极其重要,但爱心的培植也不可忽视,爱心是一种可贵的品德。   懂得关爱的孩子胸怀宽广、富有人缘,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 品德的养成对人格的影响举足轻重,这需要家长多用心培养,说教并不是最好的   方式,应该寻找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慢慢调教,持之以恒,方能水滴石穿。

2018十月23

提高BB智商的四种有效做法

  宝宝聪明与否,有来自先天的原因,但也有后天的培育,合理的智力开发、膳食等都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从四个方面诠释一下提高孩子智商的做法。一个情绪智商高的孩子,往往比一个单纯只是聪明的孩子来得更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色,他们懂得如何表达,如果观察他人的反映,如何去利用各种条件完成任务。   以往,脑科专家们总认为智力商数是与生俱来的,根本不可能提升。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智商是可以在两岁之前获得提升的。   加拿大的脑外科手术医生阿里拉加扁提出,人类的智商可分为遗传性智商和后天结晶智商两种。这两种智商都可以通过“四管齐下”的做法来增强。   美国的科学人员曾对纽约803所小学的1万名资质普通的学生进行了试验,探讨饮食习惯与智商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学校在规定食堂不准售卖含附加糖分的食物,并规定学生不准带含有附加糖分的便当到学校后,学生的课业成绩和考试成绩都显著进步了。后来,科学家们又禁止这群学生吃含有色素和高脂肪(超过30%)的食物。几个月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又再次出现骄人的表现。   这4种做法是:   1、改变儿童的饮食习惯   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提升智力的方法。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有利于智力开发,而且对宝宝的身体发育也很有好处。   2、为儿童营造一个具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   同样,如果可以给孩子一个具有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行为和语言等各项能力的发展都会非常的有帮助。   3、增强孩子的情绪智商   一个情绪智商高的孩子,往往比一个单纯只是聪明的孩子来得更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色,他们懂得如何表达,如果观察他人的反映,如何去利用各种条件完成任务。   4、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   如果有了这些,再加上,能够确定目标,具备合理的有步骤的实现目标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非常的出色了。   其实,无论是哪一点,都是要从小开始培养,从生活中点滴做起,而不是要一早就给孩子订立什么大的目标,什么宏伟的志向,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的品格和素质的人才是关键所在。

2018十月23

中美教育孩子吃饭的学问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莱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   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