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宝典’ 分类下的所有文章

汉字宫

2017十月10

人一生最重大的难题是孩子解决的

人们把孩子叫宝宝,最主要是因为他的体内,储存了人类亿万年进化得来的宝贵潜质,只有他才能充分地释放。他一身都是宝!可以轻易地解决人一生最为重大的难题。 (1)学会直立行走 我们的宝宝,是接受人间早期教育的幸运儿,与接受狼群教育的可怜的卡玛拉有着截然相反的发育和发展条件。 动物是不能直立行走的。猴子和马戏团的动物训练多年也只会站立行走片刻。而宝宝8个月左右开始学习爬和站。在大人直着抱,自己练着站,又模仿别人行走一年之后,宝宝就能跌跌撞撞地走起路来。 宝宝摔跤了,你千万不要慌张,要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这样经过几次锻炼,他就学会不怕摔跤,不怕疼痛,不怕擦破皮流点血,不久就能实现人的直立行走,永远脱离动物状态,而且学会了勇敢。有这样勇敢的宝宝,一家人还不快乐吗? (2)学会手脚分工,用手劳动 动物是不会劳动的。孩子新生的头几个月内,也只知四肢乱舞,根本分不出哪是手哪是脚。他的手指也不会对握,与动物无异。 但时隔不久,宝宝就学会了拿玩具,捧奶瓶。半岁时会用手指尖捏起一粒小小的饭粒。一岁左右就学会使用筷子,会穿细小的珠子等,并且能双手并用,左右开弓。这是何等伟大的创举! 当宝宝喜欢抓东西的时候,大人只要记住“三个不”就好了:不让宝宝抓到刀具电器之类,不让宝宝碰到开水,不让宝宝拿细小容易误吞的东西。 在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宝宝经常玩物、做事、涂鸦,并且鼓励宝宝左右手同时用,这有利于左右脑均衡发展,同步优化。但宝宝4岁以后学习写字,只提倡和鼓励他使用右手。 (3)学会认识世界万物 孩子诞生后不认识任何人、事、物,连妈妈也不认识。他的脑内一片混沌。 但是他跟随父母家人生活,忽闪着双眼这里看看,那里听听,不断地指指认认,说说笑笑,不要多久,他对整个常态世界几乎都能认识——从玩具、餐具、家具、用具、服饰、门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到交通工具、房屋建筑、砖瓦沙石、商店学校,乃至日月星辰、风雨闪电的气象变幻……他有哪一样不能分辨? 甚至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和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也建立起来了。到了五六岁,竟能识别家人、亲戚、朋友之间诸如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大伯是爸爸的哥哥,小舅是妈妈的弟弟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呢! 为了便于孩子看世界,应经常抱着宝宝到处走走。抱的姿势要一手托屁股,一手扶胸前,让宝宝面向外,使宝宝视野开阔。 成人还要一边指着事物,走近事物,一边自言自语“对牛弹琴”地说话。例如一边和孩子一起手摁电灯开关,一边指看电灯说:“咔嚓——灯亮了,咔嚓——灯灭了!”这就是一种最简单而快乐的家庭游戏。 (4)能学会各种语言 动物没有词汇因而没有语言。新生儿小宝宝也没有语言,不仅不会说话,听话也一词不懂,更不可能发出语音、语调。 但是小不点只要醒着,时时听大人说话,看着说话人的口型,看说话人所指的事物,就可以慢慢领悟说话人的表情,听懂大人在说什么,从原先的模模糊糊,到逐步清晰起来,那悟性之高令人万分惊奇!这个时期大人只要经常抽出时间跟宝宝“聊聊天”就行了。 这么“聊天”一年左右,孩子就能发音说话了。从单字句、电报句、手势句开始,到会说完整句,只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更神奇的是,宝宝能把最难说的方言学到口,而且音和调都说得万分逼真,惟妙惟肖,天衣无缝,连成年人都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在语种方面,如果你给宝宝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语言环境,他同样能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话语学到口。父母生养了这神童般的宝贝,怎能不快乐骄傲一辈子? (5)会习得人的行为 宝宝出生时没有任何人的自觉行为。他不分白天黑夜,常常哭喊着把他人从梦中吵醒,还拉屎撒尿污染衣裤床单,完全谈不上有什么文明。 但过不了多久,只要大人坚持正面引导,宝宝就会本能地模仿大人的文明行为,学着人际交流,懂得文明礼貌。大人可以一边让孩子鼓掌一边说“欢迎”,一边让孩子招手一边说“再见”。 还可以让孩子用“点头”表示问候,让孩子亲切地叫唤长辈:见了老年妇女叫“奶奶”,见到中年妇女叫“阿姨”,看见女孩叫“姐姐”……这样,只需两三年时间他就能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了,真是伟哉! (6)学来人生的大部分知识 孩子出生后不仅身体迅速发育,而且心理快速成长,思维、感觉和知觉,注意力和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以及兴趣、情感、意志等高级心理功能,都在生活中发展迅速,很快成熟起来。8801.net成功网 孩子能飞快地吸取知识,诸如“人要吃饭喝水”“电灯用来照明”“天上有太阳、月亮、星星”“社会上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等不计其数的知识印象会不断摄入脑海。 孩子还能在生活中不折不扣地吸收本民族那方水土,那番风土人情;民族的,地方的,家庭的所有特色氛围和习俗,都会融入孩子的记忆之中,乃至铸就孩子的性格。 事实上,无论多么伟大的辉煌者,都是靠孩子惊人的心理发展而成长、而丰富、而成才的,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可以夸张地说:生理上成年人孕育了宝宝,是宝宝之母;而人的心理发展上,孩子却孕育了成年人,是成年人之母!没有孩童飞速神奇的心理发育,哪有我们的今天!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 孩子给予我们的是那么多,而孩子需要我们给予的,只是一个优美的环境,一种和谐的气氛,一些丰富有趣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感激他们并快乐地满足我们的小宝贝! 什么时候让宝宝趴、走和抓物–徐晓琪 宝宝出世后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多趴。刚开始不要持续太久,三四十秒就行,随着年龄增长适当延长时间,不要担心宝宝会闷着。当他支撑不住时会出于本能将头侧到一边。经常趴着不仅锻炼颈部肌肉,促使早抬头,还能增强手臂力量,对学爬益处多多。 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顺其自然尽量让宝宝多爬,排除病理因素,到一定时候他自己就会尝试着站起来并迈步,不要用学步带或学步车人为的干涉他,强迫学步他的平衡协调能力都会受限制的。 让宝宝学抓物越早越好!经常在宝宝手里塞一些安全的物品,如小毛巾、摇铃等,慢慢地他就会主动去抓东西了。

2017十月9

识字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其实婴幼儿识字是件容易的事,每一个生理正常的孩子都能识字。不少人认为汉字字数多,形体复杂,笔画繁多,因而难认、难记、难学、难用,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许多年轻父母总把教孩子识字看成是一件难事,当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能识几百个汉字就会惊叹不已。 其实,只要教育得法,具有一般智力水平的孩子都能在婴幼儿阶段识上相当数量的汉字(少则几百,多则数千)。 汉字看上去比较复杂,但它的造字不是没有规律的,它和儿童的认识特点和认字潜力是相符合的。有不少刚识了几十个字(有的甚至还不识字)的婴幼儿,能凭直觉判断出生字卡片上的字是正放还是倒放。 识字比学说话也容易得多。一个汉字一般只有一个音节,叫婴幼儿跟着读,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因为儿童一岁左右便能模仿成人说话了,两岁到三岁,是儿童积极学话的时期,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就能由独立的词句,简单句逐步发展到各种类型的句子。 既然一句较长的话,如“我要吃糖,还要吃苹果。”婴幼儿都能跟着讲,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拿生字卡片去教他们跟着念呢? 两三岁的孩子一般对图画比较感兴趣,并能看懂一些内容浅显的图画。汉字比图画简单,把“龙”“蛇”两字和其所代表的图形相比,前者要比后者容易分辨得多。 心理学家曾性初教授认为:“识字的学习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资或聪明,因为识字不过是图形知觉或图形辨认,任何正常的儿童都具有这种图形知觉或辨认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只要是接受过早期识字教育的婴幼儿,绝大多数都能识字,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作一个分析。不要说三岁后的幼儿,由于身体各部分器官的迅速发展,使心理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已初步有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能用幼稚的语言和别人交往,就是刚满周岁的婴儿,也从理解大人的话语开始,能说出简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开始出现思维活动了。 当然,这种思维活动还是比较低级的。然而从教孩子识字的角度来看,这种直觉行动性思维能促使孩子又快又好地记住相当多的汉字。 有人在分析小孩子为什么能识记几千汉字的原因时指出:“一个五岁的孩子能认汉字五千,其奥妙不是别的,就是每教一个字都和直觉有联系。” 综上所述,婴幼儿完全能识字,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容易的事。 问:孩子上小学时又要从头学字,现在识字岂不多余? 答:的确有许多家长朋友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上小学又要从头学字,现在识字岂不是多余的事吗?与其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花掉大量时间识字,还不如让他快快乐乐地玩玩,等到上了小学再识字也不晚。其实,这些想法主要是对小学生识字和婴幼儿识字有不同的特点缺乏一定的了解而产生的。 第一,识字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小学生识字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有指标、有进度要求,带有强制性;而婴幼儿识字是儿童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生活游戏的一部分,没有计划和进度,以培养识字阅读兴趣为目的。 第二,识字教学的要求不同。小学生识字要达到“四会”同步,即会读准字音、会认清字形、会理解字意、会书写或默写;而婴幼儿识字根本不要求“四会”同步。“一会”也可,“两会”也行;对词意不作过多的解释,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去领悟其意,更不要求书写。 婴幼儿识字不仅是为孩子上小学作准备,减轻了小学生识字的负担,更为孩子促进口语发展,培养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能力,使孩子纵深理解和应用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早一点产生对世界万物的广泛兴趣。 这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作的基本准备。识字是“视觉语言”,像“听觉语言”、认物、走路一样,为孩子一生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平台。 试想:假如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识字,上小学他正在努力地完成“四会”同步的学习任务时,而那些已在幼儿时期识了许多字的孩子,此时不但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后“两会”的任务,而且还能抽出大量时间快快乐乐地广泛阅读。 这两者相比,谁的优势大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婴幼儿识字不是多余的事,而是为孩子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大事。 问:孩子识字早,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答:许多父母担心,孩子识字早将来上了小学就不听讲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会破坏纪律。这种情况只会在单纯识字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他发展不全面、不平衡。 《0岁方案》中说假如孩子不仅能识字读书,而且善于提问,富于上进,全面发展,那么他上了小学,肯定是个最优秀的学生。不但上课听讲,而且理解最透彻,发言最积极,朗读最有感情,还可能是老师的小帮手,孩子们的小班长,各项活动的带头人。 因此,如果在抓好孩子早期识字阅读的同时,抓好广泛兴趣和优良性格的培养,那么孩子识字早更能提高以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问:早识字就是早慧儿吗? 答:的确有些父母片面追求孩子识字的数量和速度,以为识字早识字多就是“早慧儿”,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对婴幼儿来说,如果他处在识字的最优环境中,早期识字算不了什么,如同两三岁孩子认识许多事物、许多人的脸一样平凡。 因此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是无多大意义的。只有孩子身体健美、性格优良、兴趣广泛、智力卓越、喜欢阅读、善于学习、特长突出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才可称之为早慧儿。 问:婴幼儿识字有什么好处? 答:婴幼儿识字好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识字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研究,智力的第一因素是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主要是词汇量,教孩子尽早识字,会使他词汇量迅速增加,尽管他只是模仿大人的读音,然而这个过程也并非是完全被动的。 在饶有兴趣地学习中,他要仔细地观察字的形状,例如“众”字,是三个“人”在一起。显而易见,识字对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极大的益处。尽早教孩子识字会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识字能促使孩子“视语”和“听语”同步发展。 “视觉语言”理论是冯教授教育理念的精华之一,是一项人类教育的重大发现。“视觉语言”作用于视觉器官,它是丰富的、深刻的、规范的、可保存的人类高层次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 人的一生如真要稍有点作为,务必掌握“视觉语言”和由它转化形成的内部语言。如果一个孩子的“视觉语言”滞后发展,错过了人生早期发展最佳期,以后思维、想象、自学、写作等能力所受到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提倡婴幼儿识字,主要是让孩子早早看惯世界上还有“字”和“书”这种东西,而且大家都喜欢读它,像孩子看惯了“物”,随时随地辨认“物”一样,早早形成识字阅读敏感,化为习惯,从小就习惯用两种思维工具学习和思考问题,使“视语”和“听语”同步发展。 第三,识字能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 大家知道,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如果不识字,那么获得知识就只能靠和周围的事物直接发生联系这一条途径了。而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以后,便能看书看报,这就为孩子又开辟了一条获得大量新知识的渠道。研究表明:人的知识有80%是从阅读中获得的。 知识的丰富又会反过来促使孩子更好地思考,因为头脑里积累的材料多了,材料与材料之间相互联系、沟通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这样孩子思考起来便会更灵敏和准确。 无数个《0岁方案》培养的早慧儿,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三四岁脱盲,五六岁博览群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进入了后续发展的快车道。

2017十月8

婴儿与父亲交往的特点及作用

父婴交往具有与母婴交往相当不同的独特特点,它在婴儿的心理发展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具有母婴交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父婴交往的特点。 研究表明,父亲与婴儿接触、交往的时间明显少于母亲,但也有与母婴交往不同的地方。 其一,在交往内容上,父亲更多的是与婴儿游戏,而母亲虽然与婴儿做游戏,但更多的是照料婴儿。 其二,在交往方式上,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也有很大的不同。母亲更多地通过语言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如把婴儿高高举起、来回摆动、往下扔等等。 其三,在游戏的风格上,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表明,父婴与母婴在交往中的风格、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 父亲与婴儿最通常的游戏是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往往逗得婴儿“咯咯”大笑;而母亲虽然有时也与婴儿玩身体运动的游戏,但通常是进行传统、较安静的动作游戏,如“拍手”“摇啊摇”“藏猫猫”等。另外,父亲喜欢带领婴儿进行激烈、带刺激的大运动,而母亲多半和婴儿玩动手操作的桌面玩具。 (2)父婴交往的作用。 父亲参与婴儿交往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不可忽视的。由于父亲性格、角色的特殊性,父婴交往对于婴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第一,父亲是婴儿重要的游戏伙伴。 研究表明,婴儿在头3年内与父母形成的关系类型是不同的。婴儿在痛苦时,他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而当他想玩时,则更多地会选择父亲。婴儿在散步、游戏时,更愿意和父亲在一起。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15个月时,母亲是他的主要游戏伙伴;20个月时,父亲就成为基本游戏伙伴;到了30个月时,父亲就成为了更主要的游戏伙伴。婴儿往往对父亲做的游戏比对母亲做的游戏更感兴趣,更投入。 第二,父亲是婴儿重要的依恋对象。 由于父亲与婴儿交往、游戏更多的使婴儿玩得多样、兴奋、刺激,因而使婴儿感到更大的兴奋、快乐和满足,更加愉快、活跃、开朗,以与母亲极为不同的方式满足了婴儿积极情感的需求。 同时,也因为父亲在对婴儿的接触、照料中,同样非常敏感和负责任,能及时、正确理解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应以适应婴儿,表现出与母亲一样的慈爱、敏感。 因此,虽然父亲与婴儿交往、接触要比母亲少,但婴儿同样可以与父亲形成依恋,产生密切而安全的感情联结。如果父亲积极参与婴儿教养的行为越多,那么婴儿对父亲的依恋就会越深,依恋安全感越强。 第三,父亲是婴儿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者。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要求,需要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需要具有通常人们认为的良好的女性特征,即会关心人、体贴人,有良好的同情心、善意;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男性特征,即独立、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有进取心等。许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婴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父亲通常具有独立、坚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接受挑战、大胆创新、富有合作精神等个性特征,婴儿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父亲的影响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品质,尤其对男孩要求更严格。 婴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婴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缺乏的作用。缺少父亲影响的婴儿,往往缺乏自信和进取心,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四,父亲是婴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帮助者。 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探索事物、与人交往,不再满足于以往的交往方式和圈子。由于母亲多半忙于家务,加上体能的限制,不能很好满足婴儿这一需求。而父亲能以他充沛的精力、丰富的阅历带领孩子广泛地交往,充分了解社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五,父亲也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指导者。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婴儿在交往上的独特性,婴儿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 观察和研究都表明,婴儿从母亲那儿更多地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等,但从父亲那儿可以学到更丰富、最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操作、探索、变换等活动和玩法,使孩子逐步培养起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求知欲望、抽象思维等优秀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尽管父亲参与婴儿教养在量上相对母亲为少,但在质上却起着与母亲明显不同而又十分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于婴儿发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前的认识与估计。 如果父亲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婴儿的生活中,能用更大量的时间与孩子交往,更多地利用父亲性格、交往等方面的优势,无疑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更大、更好的影响。 不要打孩子-熊周璇 打孩子是对孩子人权的一种侵犯,打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打孩子只会教给孩子打人,打人只会打出仇恨!父母应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私有财产和奴隶!是朋友就应该平等待人,而不是盛气凌人!父母辛辛苦苦生孩子为孩子,为什么不培养出一个朋友而要去培养出一个敌人来呢?

2017十月7

千万不要糊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糊弄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夜深了,孩子玩兴正浓,父母左哄右哄孩子仍不肯入睡。 于是把脸一沉:“还不睡觉?再不睡觉,妖怪出来捉不睡觉的孩子。”吓得孩子赶快躲进被窝,缩成一团。 父母以为这法子还真管用。 殊不知,孩子胆怯正源于此。 再如,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拿出玩具摆弄不停,而父母又想要孩子看书、写字。一连叫了好几遍却不起作用,于是乎又使出了最“灵”的一招:“不想看书,我就把你的那些玩具全送给别的孩子!” 岂不知,孩子虽然勉强看书,但自私和厌学的种子,却从此播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田。 有时,父母要外出,可孩子缠得紧。出于无奈,父母又使出了杀手锏:“小乖乖,在家好好等着,回头我给你买×××。”再不行的话就吓唬起孩子来:“外面有人贩子,有大灰狼,最喜欢抓不听话的小孩啦。” 孩子一听,马上不敢跟去了。久而久之,待孩子明白父母是在骗他时,他们也会学着对父母、老师和他人撒谎了。 好奇,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由于好奇,孩子有时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淫秽书刊?等等。 有些父母不是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而是不耐烦地训斥道:“去!去!去!小孩子也提这么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他们哪里知道孩子探求知识、探求真理的火苗就这样被熄灭了。 压制也是父母糊弄孩子的一种方式。做父母的总想孩子能对自己百依百顺,说什么就做什么。若有不从,便使出家长的威风,这也不准,那也不许。想过没有?你这样如何能使孩子摆脱依赖父母的思想?你对孩子粗暴,孩子就会野蛮;你对孩子施以淫威,孩子会变得自卑。 父母糊弄孩子的方式远不止这些。教育孩子决不可操之过急,要有细心加耐心。为了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一方面,父母要懂得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多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培养孩子的方法。 另一方面,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孩子面前,父母要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遇事要多给孩子讲清道理,充分尊重孩子,多从正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切忌随意糊弄孩子。 “小外马”又说话了–汪庆红 在我们湖北仙桃,不是本地人,一律被称之为“外马”。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惠子的情景,三岁多的样子,梳着一个日本娃娃头,穿着一套格子裙,牵着妈妈的衣角怯生生的往妈妈身后躲,小姑娘很胆小,我向她招手,她就往妈妈的怀里钻。孩子从小在武汉长大,因为要上幼儿园了,妈妈把她从奶奶身边接回仙桃。 刚回来时小姑娘开口说话一口纯粹的汉腔“搞么事撒?”周围的叔叔阿姨们觉得可爱和好玩,天天逗她说话,她说一句,大家就模仿一句,有的爱搞笑的甚至故意模仿走调,逗得周围的人“哄”的大笑一堂,叫她“小外马”,小惠子知道大家在捉弄自己,就再也不说话了,变得胆小而不合群。8801.net成功网 惠子的妈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我怜爱地想把惠子搂进怀里,她微微一闪躲开了。 她已经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说话口音不一样,怎样让她开口呢?我采用了一种忽略法,我没有刻意地去逗她说话。 有一次做“魔术师”的游戏,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惠子也不例外。游戏规则规定:谁捡到魔术棒谁就是“魔术师”,“魔术师”用魔法棒指到谁,嘴里念一句“停”,谁就得停了。 游戏当中我故意走到惠子面前把代表魔力的魔法棒掉到她面前,只见她眼睛一亮,小跑过来捡到魔法棒,用力一喝“停!”旁边的小朋友一动也不敢动地立在那里。 惠子一口气说了二十多个“停”,没有一个孩子敢笑她,而且全都乖乖的听令。我蹲下身子,轻轻地说:惠子,你说的真响亮,老师都差一点让你给“停”住了,惠子兴奋地笑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惠子愿意和我交往了。 幼儿园有一个读书角,鼓励孩子们带来各种图书进行交流,换着看,惠子的爸妈给她买了许多书,惠子每次带来的书都能让小朋友们争着交换。 随着识字量的增大,我领着孩子们进行阅读,惠子因为见多识广,成了班上的“小小故事大王”,她先看着书讲,后来自己不用看书就能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最后竟像模像样地表演起来,此时的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乡人,而一口武汉话也变成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不经意的嘲讽对孩子可能是一生的伤害,而不露痕迹的关爱让孩子融入了集体。

2017十月6

音乐胎教好–颜同乐

我从怀孕初期开始,就实施音乐胎教,整天放音乐。重点听一两盘。 反反复复听的一盘是以音乐模仿动物走路、鸣叫为特征的优美乐曲,如:“小鸡,叽叽叽”,音乐起“1·5 1·5|1·5 1·5|……”,“大象走路”,音乐起“50 10|50 10|……”;泛泛听的是各种流行的轻音乐。 胎儿经过大半年的音乐熏陶,出生后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出生开始至半岁前,很多时间在床上度过,每当他哭闹时,就让这盒音乐磁带在他耳边响起,顿时,他就停止哭闹,静静地听着,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家人都说“这办法止哭真灵”。 孩子两岁左右,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明显增强,对电视剧《渴望》《上海一家人》等一些片子的主题歌都可以将曲子完整地唱下来,词虽把握不准,可曲调到位率有90%。 由于有了音乐的早期启蒙,对孩子的大脑皮层产生了良好的刺激,孩子的背诵能力也因此增强,三岁左右能背诵古诗儿歌几十首。四、五岁时,对长达上千字的几个故事皆能通过听几遍磁带后绘声绘色照原文复述出来。 可见,音乐胎教,对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热爱文章,陶冶孩子的性格,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我印象中,孩子周岁之前,准确地说,从降临人生以来,就不怎么爱哭,脾气很温和,这与音乐胎教不无关系,现在孩子已五岁多了,仍对音乐很感兴趣,电视剧一般可以不看(儿童剧除外),但一听到电视剧的插曲或主题歌,立刻就从房间出来奔进客厅,把歌曲听个彻头彻尾,并同声哼哼。 当然,这其中我感到收获最大的是由于有了音乐胎教,使孩子性格开朗,很愿意和各年龄层次的熟人或陌生人交往。脑子里经常问题一大堆,有许多通过与人交往得以解决。 看来,音乐的辐射功能,对生命最初由胚胎形成到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让孩子在母腹内接受“教育”–王飞 儿子都已经读大学四年级了,还收到一些即将做父母的年轻夫妇来信,要我谈谈是怎样对孩子进行胎教的。这里,我就将我们夫妻对我们的儿子越越实施胎教的经过和亲身体验写出来,供年轻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参考。 那已经是18年以前的事了,其实,当时我们对胎教也是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湖北大学冯德全著的《神童之谜》,夫妻俩很受启发,想圆一圆“神童”梦。 可一提到胎教,要适当地对妻子腹内的胎儿进行刺激,这“刺激”两字立即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刚形成的小生命也能刺激?小夫妻还因此而闹了些别扭。 妻子不予配合,我只好去信向冯德全教授求教。想不到一个星期后,冯教授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和一本《胎教的理论与方法》,还有一些有关胎教的资料,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大胆实践。 我们这才知道早在27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知道并实施胎教了。现代科学也已经证实,孕妇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会直接对胎儿的形体和脑的发育产生影响;五个月的胎儿能听到母亲的心音、肠鸣、说话声以及外界的各种声音(包括乐音和噪音),并能用不同强度和节奏的胎动作出反应。 在专家的指导下,妻子才慢慢地消除了顾虑,小两口的思想想到一块来了,接着就大胆而谨慎地对母腹中的胎儿实施胎教,让孩子在母腹中接受教育。 我们是从间接胎教开始的。1985年初,妻子怀孕才3个月。按书上的要求,我尽量让妻子心情愉快、生活规律,使母亲有快乐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内分泌。 目的是让母体内良好的内分泌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胎儿体内,给孩子以良性刺激,挡住不良刺激对胎儿的侵袭。我对妻子照顾得体贴入微,说话轻言细语,逗妻子快乐成了我的神圣职责,连妻子都夸奖说那段时间我是典型的“模范丈夫”。 同时我又千方百计给母子加强全面营养,变着法儿提高妻子食欲,让她多吃一点富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以保证供应胎儿发育多方面的需求。 当孩子在母腹中长到五个多月,妻子第一次感到胎动时,我们估计胎儿脑的发育已经比较地成熟了,于是就采用直接胎教的方法进行试验。 第一,给胎儿播放音乐。每天晚上九点钟和清晨六点钟准时把耳机直接放在母亲腹部微微隆起的地方——胎儿头部,播放曲调流畅、音乐优美的《梁祝》《二泉映月》《小桃红》《良宵》等小提琴独奏曲和二胡独奏曲,这个实验开始半个月后产生了效果,每天到一定时候,胎儿就在母腹内躁动起来,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因而一直持续到婴儿出生。 出生后的孩子对音乐的听觉十分敏感,给他放音乐磁带他就静静地听;即使饿了要吃奶,或者尿湿了换尿片又哭又闹的时候,只要一听到悠扬的乐曲声,或者有叮叮当当的铃铛声,他就立即停止哭闹安静下来。 第二,给胎儿播放《母子英语》和自制的录音磁带。胎儿八个月时,我们给胎儿增加了《母子英语》录音的播放。开始先播放26个英语字母的读音,慢慢地进入到简单的英语对话。语调轻柔缓慢,富有语言感情,给孩子一种语音的刺激。 而后,又增加播放自制的录音磁带,内容是朗读古诗、儿歌、小故事和从1到100的数数。出生后的小越越对英语听觉敏感,发音准确,反应快,学得也轻松,五岁时就能运用600多个英语单词听、说、读、写,生活中常常喜欢与我用英语对话。 他对数学也比较爱好,不到三岁就能数100以内的数,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很强,六岁读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轻松地解小学六年级的难题。 第三,做好孕期诱导。孕期诱导是胎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妻子在整个怀孕期间,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早晨按时起床到公园散步,或者在阳台上活动身子,上午绘画和欣赏音乐交替进行,有目的地让孩子生长“艺术细胞”。下午进行数学计算,给孩子以数的刺激;晚上,看一些抒情的电视艺术片或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从出生后孩子的发展情况看,效果已得到了印证:童年的小越越酷爱创作,对童话、画连环画入迷,基本继承了胎教时的全部诱导。看来,胎教对胎儿的作用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刺激,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说是“母亲才能和行为的复印”。 第四,加强情绪控制。孕妇学会情绪控制是孩子形成优良性格的基础,妻子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加强自我修养,不生气、不发怒,多做些高兴的事,不说或少说不愉快的话。我这个做丈夫的则常常是报喜不报忧。 可事情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要排除突发性事件对情绪的干扰更难。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满以为妻子会高高兴兴给我一个会心的笑,谁知一进门见到的景象却是妻子躺在床上饮泣。 原来这一天妻子刚领了工资,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小偷,把刚领的一个月工资全丢了。眼看着妻子伤心的神情,我只好连忙扮了个鬼脸说:“好了好了,你呀,真傻!丢了几块钱,那只是小损失;要是我们的小宝贝在肚子里哭起来,损失才大呢!来,让我听听,儿子哭了没有。”妻子看着我那个滑稽相,才“扑哧”一声破涕为笑。 第五,定时做母子游戏。书上介绍,母子游戏可使孩子反应敏捷、动作机灵柔美,健康活泼。胎儿到六个月以后,我们就按书上的要求,让妻子每晚睡觉前平卧床上,自己用双手在腹部由上而下作轻度按摩,每次3~5分钟。 经过几个月的胎教训练,我们的宝贝儿子终于出世了。这时我候我们关心的倒不是孩子的性别,而是观察他的神态、线条、发育状况和哭声的强弱。 他也的确不同于其他婴儿落地后“哇哇”乱叫,而是睁着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睛,静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看得那样专注。再看他那白里透红的脸,乌黑油亮的头发,简直使我激动得要跳起来。 我是医务工作者,曾见到过许多新生儿,可从没有见过像他那样沉静、健美。凭我一个医生的直觉判断,我坚信胎教是成功的。我欣喜,我振奋…… 时间已经过去了19个年头,18岁的儿子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他的年龄要比他同班同学足足小3~4岁,目前正积极地为考研作准备。看来,我们的胎教和早教实验是成功的,早期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让孩子在母腹内接受教育是对的。

2017十月5

冯德全:早教误区的几种表现

(1)误以为早教是纯文化知识的积累,以应付将来的书面考试,忽略了对孩子基本素质的培养。 其实,早教是提倡早一些开始对胎、婴、幼儿开展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中发展视觉语言虽然重要,但绝不是早教的全部,只是对传统幼教的补缺而已。 (2)误以为早教就是为孩子早上学,早跳级,上大学,当博士,定要出类拔萃乃至鹤立鸡群。 其实早教是对不要浪费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提个醒”。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背景都是不同的,甚至有“贫、病、弱、残”的极大差别。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我们的目标,不能强求一致搞花架子,更不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孩子快乐、积极、向上就好。 (3)误以为早教只是妈妈的事,爸爸可以不管。8801.net成功网 其实,准爸爸和准妈妈都应该学习“0岁方案”的资料原文,共同讨论决定育儿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父母育儿原则科学而一致,孩子才能教育得更优秀。 (4)误以为早教过的孩子就一定十分完美无缺,稍有缺点或波折就指责孩子不好或早期教育不好。 其实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大人有时也会犯错误,也有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呢?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弱点和错误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5)误以为早慧的孩子就一定要按照家长或学校的意志发展才是正常的。 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和学校可以引导和建议,但不应该强迫。 冯教授说早慧的孩子有三种类型:一是跳跃型发展,提前上了大学,这是少数,不可强求;二是充实型发展,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发展大有后劲;三是特长型发展,各方面平平,而某个方向特别优秀而超群,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育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省自制智能,认识自然动手操作智能等多元智能中,无论哪方面突出都十分可贵,他的充分发展往往也是奇才。

2017十月2

胎儿、婴儿还不懂语言,如何接收潜意识信息?

语言是符号、是象征、是振动、是能量。胎儿、婴幼儿的右脑非常发达,其直觉力与心灵感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完全超出成人的想象。 他们固然无法从字面上理解潜意识信息,但完全可以感应到潜意识信息的振动频率,接收信息里蕴含的能量,解读语言所代表的符号与象征。 家长们很容易发现,赞美幼儿时,幼儿会很开心,好像知道你在夸他;责骂幼儿时,幼儿会显出委屈的样子,甚至大哭。 可见,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在心灵上完全能感应到言语中的能量,理解你的意思。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曾做过知名的水实验,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来拍摄和观察水结晶。他发现,对水说积极正面的语言,水结晶会非常美丽工整,对水说消极负面的语言,水结晶会非常丑陋凌乱。 江本胜博士以科学实验的方式,证明了水能感应语言的能量。他的著作《水知道答案》对此有详细的阐述。 水能感应人类的语言能量,婴幼儿接收潜意识信息更不在话下。万物一体,万事万物都来自同一本源,其实在能量层面,我们都是互相连接的。 这些高能量的潜意识信息不但适合小孩听,也适合全家人一起听,让整个家庭都充满幸福、融洽、爱与感恩的磁场。   “从来没见过那般美丽而绚烂的结晶,那就是看过“爱与感恩”几个字的水所形成的结晶。这样的水结晶充满了喜悦,并形成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的模样。这张水结晶的照片,美得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 ——江本胜,《水知道答案》作者

2017十月1

什么是潜意识音乐?

帮助孩子建构积极正面的潜意识,就需要运用“潜意识输入法”,重复地向潜意识输入新的积极正面的信息。 潜意识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能够改变我们生命中的任何领域,而且这一切是在非常轻松而自然的状态下发生。 我们的信念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潜意识音乐可以深层次地帮助我们改变信念,因而改变生命。 慧悦潜意识音乐运用了潜意识实验室研发的“慧悦潜意识引擎”技术,这是一种绕过表意识的分析与判断,直接传送信息到潜意识的输入方法,包括背景耳语潜意识输入、超高频潜意识输入、全脑双倍潜意识输入、倒叙闪回潜意识输入、加速压缩潜意识输入等。 慧悦潜意识音乐把积极正面的自我确认信息直接输入潜意识,需要知道的是,在播放时,我们的表意识几乎不会听到这些自我确认信息。潜意识接受了信息后,将更新深层思考模式,重塑心灵,从而引发新的、积极的行为。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潜意识音乐提高自信心。这个单元会输入“我是自信的”之类的自我确认信息到潜意识,然后潜意识将采纳这个新的思想,从而改变行为的方式,以及看待自己的方式。 潜意识音乐是当今自我成长领域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而且已经经过科学的验证,使用非常轻松方便,而效果却是无可限量的。关于潜意识的更多知识与案例,我们建议您阅读墨菲博士的著作《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的力量无远弗届。我愈是深入研究心灵层面,就愈见识到潜意识的强大力量。”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2017九月30

如何帮助孩子建构积极正面的潜意识?

明白到潜意识早教的重要性,我们父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地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我们加以表扬赞美;当孩子有需要纠正的地方,我们的重点是向孩子指出如何做才是对的,鼓励他下次做好,而不是责骂和埋怨。 现代的影视、游戏、卡通作品,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很多都有暴力元素,争吵、打架、阴谋报复等煽情的桥段层出不穷;大众流行音乐以伤感悲情类为主流,很多电视节目热衷于报道负面事件。 社会、大众传媒所传播的负面信息,以及本身未成熟的家长、老师的不恰当的教育,我们的孩子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只要我们持续进行正面信息的输入,就可抵消其负面的影响。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某些不良的性格与习惯,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输入有助于培养良好性格与习惯的潜意识信息。 我们可以直接向孩子说积极正面的话语,但是,这并非最有效的潜意识输入方法。 因为表意识是潜意识的守门人,任何与已有信念不符的新信念,都会被表意识排斥,而无法进入潜意识。这就是潜意识难以改变的原因。 比如,一个深信自己“很笨”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赞美他很聪明,这样一个新的信息到达他的表意识后,他往往会怀疑,会分析判断对方为何这么说,甚至会认为对方是在嘲笑自己,如此,这个信息就被他排斥掉,无法进入潜意识,即使重复多少遍,也是无效的。 所以,任何有效的“潜意识输入法”,都必须能够绕过表意识的分析、判断与排斥,直接到达潜意识。   “人类在100年后取得的最大成就,将会是对潜意识能量的发掘。那也将是人类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所有时代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美国心理学之父 威廉·詹姆斯

2017九月29

潜意识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在我们的婴幼儿时期,父母、老师、亲友、电视、电影、音乐等等与我们亲密接触过的人、事、物,都在我们的潜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到我们日后的心态、信念、行为、性格与习惯。 所谓“3岁定80”,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在早期接收到的教育,是积极正面的、乐观开朗的、支持鼓励的、充满爱与感恩的,我们将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们早期接收到的教育,是消极负面的、悲观忧郁的、压抑打击的、充满恐惧与抱怨的,我们将不知不觉地形成负面信念。 长大后,我们发现自己面对各种不顺,生命道路坎坷,荆棘密布,我们浑身伤痕,却浑然不知原因在于我们早年形成的负面信念。 比如,一个小孩从小经常被家长或老师骂“你很笨”,他有很大可能会形成“我很笨”的信念,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好。除非他能够去掉这个信念,否则他一辈子都会“很笨”。 比如,我们往往发现,自己的很多缺点与不足,或者性格上的缺陷,都能在自己父母身上找到。通过多年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父母的负面信念,很容易就传递到下一代。 在胎儿、婴幼儿、儿童期,我们的右脑很发达,信念的可塑性是很高的,是潜意识输入的黄金时期、最佳时期,积极正面的信息很容易就到达潜意识;即使接收到一些负面信息,也能很快地清除。 当我们成年后,信念已经根深蒂固,同时左脑已占据统治地位,信息接收的敏感度降低,潜意识的改变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经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潜意识教育,越早开始越好,最好是从胎教开始。   “我成年后,半个多世纪了,遇见过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毫不例外受着他的潜意识和性格的制约,能挣脱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极少。至于那些从小养成的怪癖性格,人一生受其害而不可自拔。再加上社会的制约,人生哪有多少自由度可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