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金早教 > 宝宝的攻击行为来自你的溺爱
2018十二月31

宝宝的攻击行为来自你的溺爱

  宝宝在婴幼儿阶段会出现抓人、咬人、撕毁物品、破坏东西等行为,宝宝此时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类本能的发出其需求信号,但是,如果父母处置不当,则容易形成不良影响。

  妈妈要教会孩子懂得接纳和宣泄自己的情感,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丁辉一直为自己的坏脾气而苦恼。在他的记忆里,每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或者质疑自己时,自己便会恶语相向,有时甚至会有身体冲突,过后又会后悔不迭,回头道歉。但是时间长了,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经深入沟通得知,丁辉的父母从小对孩子非常溺爱,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而且,一旦出现不能满足的情况,妈妈总会说“怪妈妈,来,打妈妈”,于是,小丁辉便在挥舞着小手打向妈妈的过程中慢慢平静下来。

  小时候,丁辉经常抢周围小朋友的玩具,小朋友不给,便会强取,同时根本不管对方的哭泣,还要对小朋友踩上一脚。家人也觉得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属于正常,并未放在心上,总觉得孩子长大了就会自然变好了。

  临床诊断:幼儿期得到过度满足与关注让他充满攻击性

  当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时,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容易变成为自私、冷酷、怀疑他人的人,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得爱。不能对别人感情给予回报,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舒服。由于相对冷酷和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出攻击性。

  妈妈的溺爱让他形成错误的认知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像其他的行为一样,攻击行为是学会的。之所以如此,在于攻击行为的获益性,也就是说,通过攻击行为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

  丁辉的幼儿时期得到一种过度的满足和关注,这造成丁辉的自私和“冷酷”,他可以随便抢别人的玩具,这里的攻击是一种索取,以此满足自己。当自己不能满足时,妈妈的做法是“怪妈妈,来,打妈妈”,然后他在“打妈妈”的过程中平静下来。这种做法会让丁辉在认知上形成一种归因模式:自己的不满足或者挫折都是别人造成的,以攻击解决是理所当然的。

  溺爱型的父母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甚至会提前和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甚至达到放任、姑息和纵容的地步。因此,丁辉的认知模式是:“我的需要必须是要得到无条件满足的”、“我不需要去争取满足”、“别人总会发现我的需要并顺从我”……这种模式会造成丁辉无法应对“延迟满足”,如果有延迟或者受挫,那一定是由于别人的错或者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于是便会出现攻击行为。

  孤独和焦虑让他产生攻击行为

  妈妈对丁辉放任的态度,令其真实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会让他产生孤独和焦虑的感受。而攻击行为可以缓解焦虑,减少孤独。当丁辉去抢周围小朋友的玩具时,妈妈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缺乏适当引导。但是,孩子是不会天然知道是非观念的,这需要社会化。放任意味着孩子的攻击行为是被容许或默认的,是“合理”的。

  班杜拉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通过对重要人物、榜样的模仿学习进行,而父母尤其是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榜样人物。放任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没有互动,没有良好榜样,没有重要人物的评价,这会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事实上,有时候攻击可能是孩子寻求互动的方式之一,但却经常被忽略。丁辉不能容忍别人不同意自己或质疑自己,口舌相向甚至拳脚相加之后,又是道歉,说明内心是冲突与孤独的,而大家了解他后的敬而远之,又会加剧这种更孤独感。

  育儿建议:用接纳和理解 化解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宝宝在婴幼儿阶段会出现抓人、咬人、撕毁物品、破坏东西等行为,宝宝此时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类本能的发出其需求信号,但是,如果父母处置不当,则容易形成不良影响。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做呢?

  教孩子接纳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接纳和宣泄自己的情感,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例如,在玩具被别人弄坏时,小宁经常会以吵架、哭闹、生气及攻击性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妈妈搂住小宁轻声道:“我知道,你的玩具坏了,你很生气。”小宁稍微平静了一些后,妈妈设法让小宁明白别人不是有意的,玩具修好了仍然能玩。同样,妈妈对弄坏玩具的孩子说:“你看,他多伤心,下次玩时要小心些。”这样的调解,使双方努力去理解对方,从而减少了攻击行为。

  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

  妈妈要识别并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这样可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如嘉嘉和莎莎在一起画画,嘉嘉抢走了莎莎的蜡笔。对

文章作者:本站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80lr.com/article-1503.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本文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