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金早教 > 金钱奖孩子,激励还是功利?
2018二月25

金钱奖孩子,激励还是功利?

  “大家给点建议,我该不该签合同?”最近,家长丘女士又为儿子的事情开始在办公室唠叨开了。原来二年级的儿子小俊宇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想法,他拟定了一份成绩兑换现金合同。合同上面写着“语文考试100分,妈妈奖励10元,爸爸奖励10元,爷爷奶奶奖励5元,外公外婆奖励5元……”除了语文之外,英语、数学两个科目同样合同上写明奖励金额和条件。这份合同让丘女士陷入困惑。她想通过金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又担心金钱奖励会带来负面效应。

  据记者了解,在清远,用金钱奖励孩子不是个例,不少家庭也用金钱奖励孩子的好成绩好行为。那么金钱奖励法在家庭教育中是否适用?记者进行了家长大走访,倾听各方声音。

  -记者走访

  家庭奖励普遍 手段五花八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金钱奖励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常用激励手段。同时金钱奖励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考试成绩兑换现金,家务获取酬劳,还有达到一定的目标或积分即可以兑换一定的现金奖励。而令记者意外的是,达到什么标准可以奖励,奖励多少钱,一些家庭中已经将如何实施金钱奖励的方式进行细化和规范化,并且出台相关了“规定”。

  现金奖励制

  但是综合分析来看,成绩成为最多家庭采用的现金奖励标准。五年级的家长梁先生采用的就是金钱奖励的孩子成绩的激励方式。他告诉记者,他们家奖励现金的标准,“平时每次考试班上前十名奖励20元,老师公开表扬奖励30元,期中考试前十名或者90分以上奖励50元,期末考试前十名或者90分以上奖励100元”。

  积分奖励制

  成绩直接兑换奖励外,不用立刻给现金的积分方式也成为不少家庭比较乐意采用的手段。上文提到的丘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例。她把儿子生活学习中要做好的行为细分成四十多项,比如“作业书写工整”、“9点半准时睡觉”、“晚上刷牙”等等。按规定标准完成一项,既可以获得小红花,当一个月累计获得30枚红花即可获得10元现金奖励,60枚红花奖励可获得20元现金奖励,以此类推。

  劳动报酬制

  除此之外,也有比较另类的奖励方式。家长麦先生是清远市区一家建材公司的负责人,他对孩子奖励以及零花钱管理采用类似公司化管理。他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孩子可以通过劳动获取酬劳,家庭生活中的拖地、洗碗、浇花等都成为劳动的内容,每一样代表不同的酬劳,工资每个月结算,超额高标准完成任务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反之则扣工资。

  -观点pk

  该不该用金钱奖励孩子?

  该不该用钱来激励孩子进步?记者与家长、老师讨论这一话题时,观点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有人认为,它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有人认为,这一做法会让孩子变得唯利是图,更加势利。

  -正方

  金钱奖励锻炼孩子

  家长麦先生认为,用金钱奖励孩子这一种教育方式并不是中国所独有,在欧美国家特别明显,孩子都是通过劳动获得金钱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像巴菲特、卡耐基等富豪都是小时候就开始挣钱,培养了良好的理财意识。孩子从小做家务挣钱,然后学会管理金钱,从小就培养孩子挣钱、理财的能力,对未来发展很有帮助,这对孩子将来走进残酷的商场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不少家长认为,金钱奖励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积极性,客观上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家长刘女士认为,孩子都有惰性,做事怕苦怕累,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家长丘女士也倾向于用金钱奖励孩子,她说以前孩子总是晚上睡觉前不喜欢刷牙,自从采用小红花制度后,他开始有了积极性,基本上晚上刷牙不用怎么督促,而其他方面行为习惯也得到好转。

  对于这个观点,不少孩子表示赞同。新北江实验学校的小军告诉记者,有时候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件渴望的东西,但除了向父母要钱,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如果干家务或学习好能得报酬,他就有一些钱可以自由支配了。

  -反方

  金钱奖励是功利性教育

  “什么事情都谈钱,将会降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势利的孩子。孩子在家做家务很多应该是分内的事情,做家务正是孩子报答养育之恩的机会。在金钱吸引下的家务劳动就变味儿了,即便孩子干得很积极,那也是出于挣钱目的,功利性太强了。”新北江小学的班主任黄老师认为。

  在积分奖励方面,有着失败经验的家长刘女士说,以前家里她也曾经将女儿从早上起床后到晚上入睡前的每件事都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不错就给予奖励。采用金钱激励的方式促使孩子进步,刚开始一段时间效果不错,但是日子久了,孩子就不屑一顾了。金钱奖励法的效果其实是有限的。

  新北江实验学校校长潘志明认为,金钱奖励法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对家庭情感的淡漠。孩子付出的内驱力是金钱而非情感,这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缺乏情感支持。

  -声音

  精神奖励情商高 物质奖励宜延后

  金钱奖励法在西方国家的家庭中很流行,为何在中国却引出了那么大的争议?金钱奖励是利大于弊还是利大于弊?对此记者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学兰。

  刘学兰教授认为,家庭教育中金钱奖励不应该占据主导,家长不宜过分渲染金钱教育的作用。以钱代替教育的做法,实际上是鼓励孩子追求物质享受。使孩子错误地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获得金钱作为自己生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种做法对孩子是十分有害的。金钱奖励更多是一种外在的手段,而不是内在需求,所以教育孩子应该以精神方面的鼓励为主。

  精神鼓励是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奖励,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感受父母温暖的言语和赞赏的眼神,从而加倍努力。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满足感,而不是金钱的获得感,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也能够培养孩子较高的情商,对孩子未来处理人际关系、进入社会与同事等合作都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同时如果采用金钱物质奖励也有讲究,要延迟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其好处在于:一方面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自主进步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进步不仅是为了奖励,而且是自己的需要。有研究表明,越是愿意接受较长时间的延迟奖励,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越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周东辉

文章作者:本站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80lr.com/article-1262.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本文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了.